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解困》播客:把“解法”的力量传递下去|对话自媒体人

深度营 深度训练营 2024-04-09


《解困》播客隶属于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团队,后者是一个由共益资本论、新闻实验室及深度训练营三方联合发起,由青年记者、公益人和在读学生共同组建的公益团队。团队的主要工作是筛选出国内符合标准的解困式报道——一种不仅关注问题,而且更加关注问题解法的报道——并纳入数字案例库中。截至目前,《解困》播客在小宇宙平台已有超5000名粉丝,并受邀入驻网易云音乐、QQ音乐平台,是团队运营时间最长的自媒体平台。小鱼是《解困》的主要负责人。在成为《解困》播客的主理人之前,小鱼从没想过要做一个自媒体人。运营播客的这半年时间,小鱼自称是“半只脚踏入了自媒体人的行列”。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她在《解困》播客中成长了很多,认识了很多朋友,也体会到了媒体人特有的成就感。

不过,小鱼并不认为自己会是《解困》播客固定的主理人。她说,“无论是谁,只要有人能够负责我们的播客就可以了。内容背后的人不重要,能把节目做下去才是重要的。”

《解困》的灵感来源是一档名叫《放晴早安》的播客节目,团队里的一位成员将其中一期节目作为解困式报道案例提交入库,引起了小鱼对这档节目的兴趣。

《放晴早安》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好消息”。这里的“好消息”通常是指一些关于社会创新的案例,比如可食用咖啡杯、女孩车间、废水酿造啤酒等等,通过分享和介绍这些案例让更多人获得力量。这一点和解困团队要做的事情很像。小鱼想,也许可以学习《放晴早安》的做法,打造一个类似的播客,将解困式报道讲给更多的人听。
《解困》最初的诞生
确定了播客的形式,接下来的筹备工作并没有遇到太大阻力。小鱼迅速和几个对播客感兴趣的伙伴组建了筹备组,打造一档全新的播客栏目。尽管团队成员都没什么做播客的经验,但是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把播客命名为“解困”,一方面是因为团队本身就是在做解困式报道的传播和整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播客在传播优秀报道的同时,想尽可能为“困境”提供“解法”。

“我们希望这档播客能够给大家起到一点解困的作用,能够让大家看到一点力量或是希望。”她想把传播的受众扩展出去,让更多人——不仅仅是面向新闻媒体人或是新闻专业的学生——看到这些优秀的报道案例,把“解困”的思维方式传播出去。

小组最终从团队的案例库中选择了一篇大家都认为比较有传播价值的报道,作为播客的第一次尝试。对于“传播价值”的界定,小鱼一般会考虑三个因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团队成员自己的兴趣,其次是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是否是亟需被关注、被解决,或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第三则是报道本身的质量。

第一期节目是小鱼全程主导的,她自己担任主播,邀请了这篇案例的研读者来进行分享。选择“主播+分享嘉宾”这种运作模式,也和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团队的运作方式密切相关。案例库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将报道归档入库的流程,团队成员各司其职:有负责搜集案例的,也有负责研读案例、评判案例能否入库的。播客制作过程中不仅会邀请搜集案例者,也会请研读者来做分享嘉宾,从而让播客组以外的团队成员也能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播客制作中来。

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团队发展至今,已经招收了两期成员。随着伙伴的逐渐增加,《解困》播客运营团队的搭建也逐渐体系化和规范化。

小鱼提到,在播客刚建立的时候,团队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无论是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团队,还是《解困》播客,本质上都是志愿者性质的团队。成员们都是在自己的业余时间无偿参与播客的制作,总会存在时间冲突的情况。尤其是在运转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和足够固定的团队,人手不足的情况就偶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小鱼的解决方式是让自己多承担一些任务,尽量减少大家的工作量。
在二期成员招募结束后,《解困》播客成为了案例库团队的固定项目,因而招募了固定的团队来负责,人手不足的问题也就慢慢被解决了。此外,在几期播客的摸索当中,《解困》播客的生产规范也逐渐被确定下来。
组内小伙伴正在录制

《解困》播客中分享解困式报道的栏目,被小鱼称作主栏目。她说,主栏目是他们做播客的初心,也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事情。一般来说,一期主栏目的制作是从“自主报名”开始的。如果有人选择报名做一期节目,那么这个人就会成为这一期节目的“统筹”。统筹需要在案例库中寻找合适的案例,同时负责招募主播、分享嘉宾和后期剪辑。具体的分工并不做严格规定,只需要大家各司其职,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剪辑并提交作品就可以了。

在这一整个内容产出的过程中,小鱼的主要任务是对所有节目进行整体的排期、协调组内成员工作、督促大家产出、审核后期质量以及策划新节目。为了保持播客的稳定更新,如果遇到没人报选题的情况,小鱼也会对播客组的成员进行排班。

和《放晴早安》类似,《解困》的主栏目一期只有8到10分钟,属于“短播客”的范畴。小鱼认为主栏目是在传递一些相对“硬核”的信息,“因为是对报道案例的再传播和再解读,所以也没有办法做得比较长。”采用口播稿的形式,也兼顾了可操作性和内容的深度。

不过,小鱼也收到过不少听众评论,认为口播的形式过于严肃了。作为播客节目,观众希望听到更轻松的内容。小鱼和伙伴们开会商讨了主栏目的改革方向。他们决定让主栏目的形式更加多元化,比如对谈,内容也不再只是基于稿件的讲解,而是会提供更多增量信息,把话题进一步延伸下去。未来,主栏目也许会有更丰富、精彩的呈现。
除了主栏目之外,《解困》播客还包含了两个叫做“客厅聊天室”和“解困者说”的子栏目。“客厅聊天室”主要是案例库团队成员围绕某一个较为抽象、宏观的主题的探讨,再把“聊天”整理成播客;“解困者说”更强调对话,邀请解困式报道的记者,针对他们的作品进行特定的交流。小鱼提到,这两个项目是案例库团队成员发起的与播客平行的项目,由团队中另外两个小组分别负责的,播客组主要负责后期剪辑、文案编辑和上传。

“共益论沙龙 X 解困”发起的线上沙龙直播截图

(左上为小鱼)
误打误撞地,“客厅聊天室”成了《解困》最受欢迎的节目。最开始,这种“聊天”只是案例库团队用来情感交流和互相交朋友的渠道,甚至都没有想把它做成播客节目。第一期“客厅聊天室”聊完以后,效果意外地好。
“虽然当时大家才认识不久,但是都很坦诚、很真诚地去聊天。”于是小鱼就想,既然聊都聊了,为什么不试试把它放在播客上呢?第一期聊天室被上传到播客后,意外收到了一些关注和喜欢。就这样,“客厅聊天室”这个节目作为子栏目被保留了下来。随着《解困》的发展,“客厅聊天室”的大纲也一期比一期完善,关注度也总体增加,最高的一期在小宇宙平台上播放量达到了4万。
不过,就算子栏目的播放量远远超过了主栏目,小鱼也没有放弃主栏目的制作。“我们的使命就是要传播解困式报道,所以主栏目是我们一定要去做的事情。”至于结果,小鱼并不在意。“我们始终是内容先行,”小鱼强调说,“只要做好节目本身就可以了。”
在尊重分享者自己的个人意愿这件事上,小鱼有着近乎执着的坚持。选择所要分享的案例时,小鱼认为最重要的是考虑分享者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在创作讲稿时,团队修改的内容主要是让表述更加清晰,逻辑架构更加严谨,不会在思想和细节上多加干涉。
小鱼说,她不想让播客成为大家的负担,也不想让大家觉得做播客是在“给团队打工”。“我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创作和发挥的平台还有空间,能够让大家在这里把自己一些想做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落地。”
从2022年11月到现在,《解困》播客也运营了半年多。这半年以来,小鱼看着播客从无到有,慢慢变得成熟,也经历了很多被感动或是被鼓舞的瞬间。“每当大家给我们评论或者留言说,‘这个事情真的有解答我的困惑,缓解我的焦虑,帮助到我’,或者说我们的节目非常好的时候,我们就会被鼓舞到。”在小鱼心里,如果《解困》播客能够帮到一些人,为在问题中迷茫的人提供一些“解法”的思路,她就会很开心。

目前,小鱼在《解困》播客中担任的是“总统筹”的角色。用她的话说,就是事无巨细、什么都要操心的人。但小鱼强调,案例库团队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组织,团队成员需要自由创作的空间。她不是领导者,只是“协助者”。

在形成自由的领导风格之前,小鱼也曾是个严格的人。在校级媒体做副主编时,她对内容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她自嘲道,当初的自己是个“工作狂”,经手的所有稿件都会一字一句亲自修改,不满意的时候常常会让小部员把一篇稿件改七八遍。在这种相对高压的领导下,小鱼发现大家的积极性明显较低。

在学习方向转向人文领域后,她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领导风格。“我逐渐会更加尊重人的价值,对权力更加警惕。”小鱼开始反思社会身份赋予她的权威,她改变了之前的管理方式,“我不想再压着大家去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情。”她很享受团队目前的管理模式,也希望大家能和她一起享受创作本身。

对于小鱼自己而言,播客是她生活中“掉落的惊喜”。她在《解困》播客中重新找回了因为作品的成功而感到喜悦的体验,重新体会到了作为媒体人的成就感。

之所以说“重新找回”,是因为小鱼曾经也有过迷茫和失落期。她的这种迷茫既是学生对自己未来该选哪条路的纠结,也是媒体人对新闻价值感的茫然。解困式报道中国案例库团队恰好在这时走进她的视线。在小鱼眼里,解困式报道是目前新闻界的一种范式改革。虽然推进缓慢,但它能让记者感到自身的职业价值。

加入团队后,小鱼感受到了解困式报道对自己思维方式的改变,也实实在在找回了一部分做新闻媒体的价值感。小鱼逐渐意识到,解法本身就具有力量。它不仅呈现出问题,也能给出答案。哪怕这个答案并不全面,哪怕行动着的人并不太多,哪怕做的事情微小又不起眼,也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小小的改变。“我发现有其实很多人都在行动,在各种不同的领域,他们正在做着一些事情,虽然不能一下子就全部解决问题,但它在一点一点地让世界变得更好。”

感受到这种力量感,自然就会想把这种力量感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解困》播客诞生了。小鱼说:“解困式报道提供了一个让更多人了解行动、并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的契机,而我们的播客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事情,看到这些行动。”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END-

作者丨刘欣然

采访丨刘欣然 窦思元

编辑丨崔   硕值班编辑马子雯运营总监丨胡世鑫 推荐阅读 

[1]行动者说周报|冰川消融、未成年人受侵害、聋人就业困难……但ta们在行动!

[2]复旦大学邓建国:传播学的“存在”决定其“本质”|对话学者

[3]“幸会”茶馆:在喧嚣市井里遇见温暖|对话另一种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